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新學習時代的4大變革

新學習時代的4大變革 2011/05/17
【親子天下雜誌/文/許芳菊】
還停留在工業時代的台灣教育,

只是讓學生在為一個即將消失的世界做準備。

那麼,現在與未來需要的,是什麼樣的人才?

什麼樣的教育與學習環境,可以培養出開創未來的人才?

一端是過度放任的「快樂學習」:
  學期末的最後一個星期,學校號稱的「自主學習課」中,老師忙著改考卷、打成績,學生被放著看卡通影片、或是低頭玩自己帶來的PSⅡ……。
  一位經常在學校服務的志工媽媽,看到孩子上課時間,老師在前面上課自說自話,前方學生聽課,後方有學生在「表演」呼拉圈,有學生在聊天「看戲」。一個教室,學生老師各做各的事…… 教改之後,部分擺盪到只有「快樂」沒有「學習」的教育現場,讓長期投入弱勢課輔的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大聲疾呼:「過分快樂的童年,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!」

另一端是走火入魔的「分數競爭」、「優勝劣敗」:  
  二○一○年的最後一天,正當許多人興奮的準備跨年狂歡;一位十七歲、就讀建國中學二年級的學生,疑似因學業壓力過大,在學校跳樓身亡。當日下午來到建中演講的年輕公益家、二十二歲的沈芯菱,談起建中自殺的同學,唏噓不已,「現在的教育太重視分數,孩子被區分成兩種人:高分勝利組與低分失敗組。家長和小孩永遠為那一、二分痛苦,這只會讓孩子把學習視為畏途。」
  師大教授唐淑華,在她的研究報告中描述一位國中生的心情:「……有時自己會抱怨我為什麼那麼苦,每天都要看書。可是聽老師說這是身為一個國中生必經的苦,那為什麼國中生就要有苦?……」

為什麼需要一場學習革命? 
  許多研究都指出,現在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式,主要是根據工業時代的經濟需求所發展出來的。著名教育學者肯‧羅賓森在《讓天賦自由》一書中便形容,「工業時代的中學教育根本是以生產線與勞動力分工的效率為基礎:將課程分成幾個專長領域。某些老師負責灌輸數學,某些老師則灌輸歷史,並且把上課日切成標準的單位時間,用鈴聲當做區隔,就像工廠宣布一天工作時間的開始或休息時間結束。學生依年齡被分批教授,每到一定時間點,就接受制式測驗,依結果排序,最後送入市場。」
  這種在工業時代運作良好的教育體制,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,卻遭到嚴重挑戰,產生失靈。

新學習時代需要的4大變革   
 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裡,知識爆增、缺乏標準答案、變動快速……,孩子未來要解決的問題,現在還沒發生,他們未來要做的工作,現在還沒出現。在「快樂學習」與「優勝劣敗」的兩極之間,應該要產生學習模式的「第三條路」。
  面對這樣的衝擊,世界各地已有不少老師、學校與組織開始轉型、因應,建造更適合這個世代的教育。
  台灣的教改需要的不再只是紓解升學壓力或快樂學習,而是需要一場學習革命。從學校、老師、父母的觀念到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徹底改變,新學習時代需要採取的變革包括:

變革1:從關心老師怎麼教,到重視學生怎麼學  
 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大衛‧柏金斯(David Perkins)長期參與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所進行的「零點計畫」(Project Zero),該研究的宗旨,主要在了解人類認知發展與學習的歷程,並促進更好的學習環境。「零點計畫」的研究,強調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核心,必須將關心從「如何教」,轉移到「如何學」。
  在他所寫的《全局式學習》(Making Learning Whole)一書中指出,傳統的正規教育需要轉型:支離破碎的課程,以及被剁成考試大小的零碎資訊,讓學習者像在學一幅永遠拼不起來的碎片。要讓學習具備意義、引發動機,新世代的學習,必須要脫離「元素優先」、片段式的教導,走向全局式的學習。

變革2:從要求學生背答案,到鼓勵學生想問題
  透過填鴨方式,把老師教的東西背起來,考試時再吐出來的能力,無論有多高,都無法培養出開創自己人生的實力。「現在我們需要的不是這種學力,真正重要的是『靠自己大腦思考的能力』、『能夠實踐自己所想的勇氣』及『一份堅持至有結果的執著』。」
 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背誦標準答案,已經顯得不切實際。例如,過去國中生必背的化學元素週期表,在去年底已經開始進行大修改。曾經接受資策會資訊種子老師培訓的德音國小老師張原禎笑說,當年他從資策會培訓半年出來,發現他們在裡面學的東西已經統統用不上了,因為新的科技又出現了。
  在新學習時代,必須培養的是發現問題、提出問題、弄清楚問題、並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思考能力。

變革3:從計較考試分數,到激發內在動力
  根據學習科學的研究,缺乏內在動力的過度學習,是無效果學習。能讓孩子產生參與感的學習,有較佳的學習效果。
  在新學習時代,教育除了要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經驗(enrich)、增強他的學習方法(enable),更重要的要激發他內在的動力(empower)。
  學習科學研究發現,要提升學生的內在動力,需要讓學生感覺到所學有意義、有挑戰,與自己的生活有連結。讓學生有機會將知識運用於真實世界,比脫離現實的在教室裡練習更重要,例如,服務學習、體驗學習。在這樣參與的過程中,不僅學習到知識、技術,還有動手練習與跨領域學習的機會。這比在教室裡不斷的練習寫評量更有意義。

變革4:從孤立式學習到團隊合作學習 
  在真實世界裡,不論生活中或職場上,幾乎每一項任務或工作,都必須透過向外尋找資源、與他人互動、合作而完成。目前,學校裡孤立式的學習是與真實世界脫節的做法。因此,學習科學的研究極力建議,應該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,有充分與團隊合作學習的機會。
  在美國,「團隊合作學習」(cooperative learning)已經成為這幾年最熱門的教師研習課程之一。推動團隊合作學習的方法很多,例如將學生分成五人一組,每一位組員被分派去學習一樣東西,然後回來教其他的組員,最後整組成員再把他們學到的教給下一組的成員。學習成果的評量,也不再只依賴紙筆測驗,團隊合作的學習表現,將成為評量的重點之一。
  環顧世界,全球的學習革命已朝向一個更重視個人天賦、發揮團隊價值、更貼近真實世界需求、更重視內在動力的新學習時代,而這也正是台灣的教育,應該努力的方向。

(本文摘錄於親子天下雜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